notes
未读
传感和检测技术:压电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利用压电效应,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正压电效应),反之亦然(逆压电效应)。这种转换通过压电常数d量化,其值$d_{ij}$取决于作用力方向(j)与电荷产生方向(i)相对于材料坐标系(电轴、机械轴、光轴)的关系,并由压电系数矩阵描述。
石英晶体是常用压电材料,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稳定性好、工作温度和湿度范围宽等优点,展现纵向和横向压电效应。其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压电系数d、刚度H、介电常数ε、电阻R和居里点。
由于压电传感器输出信号微弱且阻抗高,需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和阻抗转换。测量电路可采用电压放大器(高频响应好,但无法测量静态力)或电荷放大器(输出电压与电缆长度和电容无关,是其主要优势)。
notes
未读
传感与检测技术:热电偶传感器
热电传感器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其中热电偶是一种核心类型。它由两种不同金属导体组成,利用塞贝克效应,当两接点存在温差时,产生与温差成正比的电动势(电压)。其测温原理是保持冷端温度恒定,则热电偶的总电动势仅与热端温度相关。
热电偶产生电动势的必要条件是材料不同且存在温差。中间导体定律、标准电极定律和中间温度定律是其工作基础,尤其中间温度定律是冷端补偿的关键。
由于实际应用中冷端温度常不为0℃,为保证测量精度,需进行冷端补偿。常见方法包括冰浴法、冷端温度修正法、电桥补偿法、延伸导线法以及智能补偿等。理解热电偶原理及其补偿方法,对实现精准可靠的温度测量至关重要。
notes
未读
传感与检测技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本文深入剖析了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核心原理,即利用材料形变改变电阻的特性,通过弹性元件、应变片和测量电路实现力的精确感知。文章详述了金属和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机理、灵敏系数及各自特性,并重点介绍了单臂、半桥和全桥等电桥测量电路,展现了其灵敏度和线性度的提升。这些传感器在力、压力等测量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虽然文中提及了温漂、蠕变等局限性,但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微小的形变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为精密测量提供了基础。后续研究可聚焦于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及拓展应用场景。
notes
未读
状态空间方程形式的规范化
本文深入探讨了状态空间方程规范化的必要性与方法。核心观点在于,尽管状态变量选取不同会导致方程形式各异,但系统的内在输入输出关系(传递函数)不变,这揭示了冗余的存在。文章通过相似变换阐释了这种冗余,并引出了规范化的两大目标:消除冗余以获得唯一形式,以及便于分析设计。
文章详细介绍了四种重要的规范化形式:可控标准型、可观标准型、对角标准型和若尔当标准型。可控与可观标准型主要通过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建立,形式简洁,便于理解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对角标准型在系统矩阵可对角化时应用,能清晰揭示各状态变量的独立动态特性,便于分析系统的模态。当系统矩阵不可对角化时,则引入若尔当标准型,通过若尔当块形式描述系统的复杂动态行为。
建立这些规范化形式的方法包括从微分方程直接推导,或利用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进行部分分式展开,进而构建对应的状态变量。文章强调,对角标准型和若尔当标准型的建立,尤其依赖于对系统特征值及其对应特征向量(包括广义特征向量)的理解。
本文的价值在于系统地梳理了状态空间方程规范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为理解和分析线性系统提供了统一且高效的框架。其创新之处在于将相似变换与不同规范化形式的建立紧密联系,并提供了从不同角度(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特征值)建立这些形式的清晰指导。文章在易懂性上表现出色,但对于若尔当标准型中复杂的系数推导,若能提供更详尽的示例或推导步骤,则更显严谨。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规范化形式在具体控制策略设计中的应用,以及非线性系统状态空间方程的规范化问题。
notes
未读
传感和检测技术:测量误差及其分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详细区分了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示值相对误差和引用相对误差。文章系统地阐述了系统误差及其检验与消除方法,例如引入修正值、替代法和对照法,并以高中物理中的电桥法为例进行了生动说明。同时,也对随机误差的分布特性及其评价指标算术平均值和均方根误差进行了梳理,并提及了粗大误差的识别准则。其价值在于为读者构建了严谨而易懂的测量误差认知框架,方法上结合了理论与实例,结论清晰,后续可进一步探讨各类误差的量化处理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notes
未读
现代控制原理:状态空间方程建立
本文详细介绍了现代控制理论中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核心方法,包括从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两种途径入手。文章清晰地阐述了选择状态变量、构建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步骤,尤其对输入不含导数项和含导数项的微分方程处理方式进行了区分,并给出了详细的矩阵形式推导。此外,文章还引入了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探讨了相伴矩阵(companion matrix)的定义及其在控制理论中的重要作用,并简要验证了其可控性。文章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系统、严谨的学习笔记,为理解状态空间表示方法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在输入含导数项的推导细节上可能略显复杂,但整体逻辑清晰,易于读者掌握。后续可进一步深入探讨相伴矩阵的性质及状态空间方法的应用。
notes
未读
传感与检测技术:传感器和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1)
这篇科普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包括线性度、迟滞性、重复性、灵敏度和精度。文章通过清晰的定义、直观的公式和形象的比喻,帮助读者理解这些关键指标的含义及其在实际测量中的重要性。特别之处在于,文章不仅阐述了各项特性的概念,还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例如精度与线性度的辨析,以及灵敏度过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文章主要聚焦于静态特性,对动态特性的介绍尚属初步,但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扎实的测量系统基础认知,为进一步探索动态特性和实际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