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未读
状态空间方程形式的规范化
本文深入探讨了状态空间方程规范化的必要性与方法。核心观点在于,尽管状态变量选取不同会导致方程形式各异,但系统的内在输入输出关系(传递函数)不变,这揭示了冗余的存在。文章通过相似变换阐释了这种冗余,并引出了规范化的两大目标:消除冗余以获得唯一形式,以及便于分析设计。
文章详细介绍了四种重要的规范化形式:可控标准型、可观标准型、对角标准型和若尔当标准型。可控与可观标准型主要通过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建立,形式简洁,便于理解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对角标准型在系统矩阵可对角化时应用,能清晰揭示各状态变量的独立动态特性,便于分析系统的模态。当系统矩阵不可对角化时,则引入若尔当标准型,通过若尔当块形式描述系统的复杂动态行为。
建立这些规范化形式的方法包括从微分方程直接推导,或利用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进行部分分式展开,进而构建对应的状态变量。文章强调,对角标准型和若尔当标准型的建立,尤其依赖于对系统特征值及其对应特征向量(包括广义特征向量)的理解。
本文的价值在于系统地梳理了状态空间方程规范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为理解和分析线性系统提供了统一且高效的框架。其创新之处在于将相似变换与不同规范化形式的建立紧密联系,并提供了从不同角度(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特征值)建立这些形式的清晰指导。文章在易懂性上表现出色,但对于若尔当标准型中复杂的系数推导,若能提供更详尽的示例或推导步骤,则更显严谨。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规范化形式在具体控制策略设计中的应用,以及非线性系统状态空间方程的规范化问题。
notes
未读
现代控制原理:状态空间方程建立
本文详细介绍了现代控制理论中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核心方法,包括从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两种途径入手。文章清晰地阐述了选择状态变量、构建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步骤,尤其对输入不含导数项和含导数项的微分方程处理方式进行了区分,并给出了详细的矩阵形式推导。此外,文章还引入了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探讨了相伴矩阵(companion matrix)的定义及其在控制理论中的重要作用,并简要验证了其可控性。文章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系统、严谨的学习笔记,为理解状态空间表示方法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在输入含导数项的推导细节上可能略显复杂,但整体逻辑清晰,易于读者掌握。后续可进一步深入探讨相伴矩阵的性质及状态空间方法的应用。